X

地质环境VS环境地质

地质环境VS环境地质

发布日期:2017-04-09 来源: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字体: 打印

地质环境VS环境地质

地质环境VS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字面上看上去无非就是环境和地质两个词前后颠倒了下,但其意思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相信大家平时也都接触过这两个词,但并不一定能准确的说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下。

  环境是自然客体与人类相互联系的系统。环境这个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类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大气、水和岩石四个圈所组成。岩石圈的所有组成部分,即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质过程和现象,都与大气、水、生物等自然环境的成分紧密相互联系着。这一部分组成一个独立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我们称之为“地质环境”。所以说地质环境是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又与气圈、生物圈、水圈相互作用的岩石圈部分(表部)。它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既然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那么它的上限和下限的空间位置在哪里呢?

  地质环境的上限是岩石圈的表面,这里所有的地质环境因子都积极的与大气、地表水体、生物界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形成地质环境结构、性质和生态质量中起着基本的作用。

  地质环境的下限位置,决定于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进入岩石圈内部的工业活动深度。目前阶段,世界能够进入岩石圈的深度大约为5公里,最深钻探深度可达到12公里。对于下限位置确定的原则,目前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位于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位置(深度),不考虑社会的需要。另一种意见认为,下限位置应在人类活动引起的物理场变化开始消失的深度,如应力场、电磁场、温度场等。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下限位置应在岩石圈上部,被技术原因污染的地带消失处(包括化学物质迁移污染)。最后一种意见认为:下限可以被认为是岩石圈内人类能够深入到的地方,是理论上的最大深度。总之,地质环境的下限,决定于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活动能力。

  总起来看,地质环境就是与人类社会发展有特殊的、紧密相联系的岩石圈的一部分;这部分积极地与水、气、生物圈相互作用着。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生存发展,同时,人类和其他生物又不断改变着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同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地质环境是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生物提供水分、空气和营养元素。地质环境的区域差异,导致生物向不同方向进化。生物是地质环境的产物,但又改变地质环境,例如土壤是植物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命在长期演化中,同环境愈来愈适应,因此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英国地球化学家E.哈密尔顿等人通过对人体脏器样品的分析发现,除原生质中主要组分(碳、氢、氧、氮)和岩石中的主要组分(硅)外,人体组织(特别是血液)中的元素平均含量和地壳中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见图)。这说明人体是地壳物质演化的产物。

  ②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源。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层中开采的矿石达4立方公里,从中提取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人类还从煤、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地热以及放射性物质中获得能源。矿产资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形成的,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很难恢复,因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节制地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③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愈来愈大,例如采掘矿产,修建水库,开凿运河都直接改变地质、地貌;大规模毁坏森林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增加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造成全球气候异常;人类向地质环境排放大量工业废弃物,造成对有机体有害的化学元素如汞、铅、镉等在地表的浓度增高。

  “环境地质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那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已感到环境问题迫切性,开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质等问题研究列为环境地质研究的范畴。1982年再版的Michael Allaly主编的《环境辞典》中,将环境地质一词定义为: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如矿物的采取、腐败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蚀等的地质评价)。环境地质在我国出现和使用较晚,但也是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愈来愈突出而提出的。

  由于人们各自对环境地质的含义理解不一致,从而引导出的工作内容,方法等就不相同了。因此,很需要使之严格化,科学化。重要的是应当指出,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性质,两者不能互相通用,混淆不分。我们认为,恰当的理解环境地质应当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而环境地质则无空间概念,它是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我们对环境地质的含义及其内涵的理解,要从“环”——“自然环境”——“地质环境这个不同层次的含义的了解为基础。这样我们就可以有了环境地质的正确理解了。

 

 浏览次数:406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