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第四届地温资源开发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研讨会” 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届地温资源开发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研讨会” 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日期:2011-10-14 来源: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字体: 打印

“第四届地温资源开发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研讨会” 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届地温资源开发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研讨会

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届地温资源开发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研讨会20011017-18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地温专业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与山东省地矿局主办,山东省浅层地温能研究推广中心、山东建筑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地质勘查、暖通空调二大专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设备企业等200多人。此次会议讨论的内容较丰富,涉及的面较广,其中,主要有:

当前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浅层地温能调查与开发利用问题;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存在问题;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技术: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系统的形式,桩埋管换热器的研发,以及与太阳能结合的复合系统研究;物性参数测试问题以及仪器设备的标准化、规范化等问题。

会议对当前我国地热(温)能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做了广泛地探讨;其中,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汪集旸院士、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委技术顾问、勘查大师王秉忱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吴元炜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徐伟院长和吉林大学高青教授所提出的问题为代表。对浅层地温能调查与地源热泵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其中,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河北工业大学、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长安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以及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宏力集团、南京丰盛能源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代表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汪院士对我国深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展从3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

(1) 我国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其特点是分布广泛,储量大。在可再生能源中,地热是一种最为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其能源利用系数高达73%,远高于其他能源。至2010我国地热直接开发利用(包括地源热泵)的总热量(75348TJ/a)位居世界首位。

(2)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国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程度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没有形成资源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的最佳模式。人力资源匮乏、研究力量薄弱。

3 对策与建议:建立国家级研发平台,提高创新能力:摸清资源家底,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实施示范工程:启动资源调查项目,进行全国地热资源评价和区划。制订优惠扶持政策,加速地热产业发展。


2、 王秉忱大师对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温)能的现状与问题提出4方面论述;

(1) 目前国土资源部门正在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其目的是为地源热泵工程提供地质基础。十二·期间,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工作将继续深入开展重点城市的调查评价,编制开发利用规划,建立监测网络。

(2) 目前,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资源量为每年2.78×1020J,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每年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为2.89×1012kWh,相当于3.56亿吨标准煤。扣除开发消耗电量,则每年可节能2.02×1012kWh,相当于标准煤2.48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2亿吨。

(3) 深入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示范工程及示范城市的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2009年启动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对纳入示范的城市,中央财政将予以专项补助。目前,纳入示范的城市有44个 ,示范项目共计371个。

(4) 存在问题;工程前期未进行浅层地热能资源勘查评价; 缺乏可靠的地质资料的支撑;缺乏对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系统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导致一些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比逐年下降,或停止运行。


3、 吴元炜教授提出:地源热泵工程是一个长期利用的系统,至少保证正常运行20年,搞好了利国利民,搞不好祸国殃民。

问题3条:

(1) 目前工程应用规模大大超前;现在工程规模已经有十几万或几十万m2,而没有去认真研究他的影响程度。

(2) 我们已经拥有1.4亿m2建筑的应用面积,但是没有一个工程认真监测,真正拿出每年的运行数据说明系统的用电量、地下水温的变化,以及能效比的高低,是否节能。以便专家分析,如何调整。花了学费,确没有拿到结果。

(3) 工程的长期影响效率问题缺乏有效地定量的分析,目前,只能提出可能对地下水有污染,这个结论对工程是没有意义的。要加强对地下环境的监测工作。这3个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对策6点:

(1) 政府加大投入,包括资金、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建设。单位(企业)加大投入,要认真做好每一项工程,为子孙后代着想。

(2) 协同攻关,地上(热泵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部门),地下(地温资源评价、换热系统监测工作)要互动,互相支持。二者匹配起来。工程出现问题要敢于拿出数据,与专家共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日本在长春做的地源热泵工程,最后,一个管头,一斤回填料都没有留下来,精到什么程度。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差。

(3) 定期交流,达成共识。如热物性测试问题,2009年在北京召开过研讨会,这次再一次深入探讨很有必要。比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是否可用的问题,如意大利是禁止的。美国部分地区可用,但处于保守态度。其技术力量主要在4个企业,不是大学。

(4) 编制规范、标准,在条件不成熟时可编制导则,编制手册。这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编标准要慎重,不要为出名而编标准。有些企业提出编标准的不懂工程,那标准卡我们。这种现象值得编制单位注意。编制标准不能脱离实践,否则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5) 应用模式问题;如搞能源合同管理,由一个企业完成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这样能够保证工程设计优化、施工质量及科学管理。这是一好的思路,值得提倡。

(6) 能力建设;开展科普宣传,认识地源热泵系统原理和技术。专业化,如无论是打地埋管井还是打抽灌井必须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实施。如回灌问题这是一个新问题,要求专业队伍逐步总结经验,并努力开展技术交流。

4、徐伟院长指出:

(1) 地源热泵技术的国外发展:目前,国际地源热泵技术推广有2-3各组织开展这项技术,其中,国际能源署(IEA),它是政府间的节能减排的机构,重点研讨工程上出现的问题,不做理论探讨。我国是成员之一,中国办事处挂靠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 我国地源热泵技术适宜区的划分:根据我国地质地理与气候条件,结合建筑物使用特征初步划为适宜地源热泵区在长城以南,至淮河以北广大平原与丘陵地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分布在地下水赋存丰富的地区。这一分区体现了暖通空调与水文地质二大专业结合的特点。为国家规划部门提供了区域资料。

5、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问题;会议多名代表分别从井孔结构的革新、回灌步骤的设计、回灌量的控制等方面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收到与会代表的欢迎。其中,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的赵苏民高工提出对地热深井的回灌,采用孔底射孔技术扩大其孔(裂)隙度,增大回灌量的方法值得关注。这也是近年来回灌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6、 会议对热物性参数测试问题开展了热闹讨论,并根据近年来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现有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一些规定提出了异议。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的胡平放教授提出:关于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温度,《规范》4.3.5 A 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宜低于33℃。同时附录 B 中,B.0.2 :制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温度,通常取3336℃。显然 B.0.2 中的这个温度范围偏高。如取36℃;则出口温度可能为3435℃;既明显差于冷却塔工况,无法体现地源热泵的节能性,也与4.3.5A 不一致,建议对此条修改。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张志鹏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疑问,如:

1.导热模型不适用时热响应测试如何进行?

2.换热器设计间距是否可以小于规范中要求的3.5m

3.动态设计计算有没有标准的计算方法?

4.从单个的地埋管热响应测试可否应用到地埋管群换热系统的设计?

5.地埋管设计参数于测试参数不同时测试结果如何应用?

 浏览次数:434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