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纪念建站40周年主题征文】诸立浩:两代总站人 一心地质梦

【纪念建站40周年主题征文】诸立浩:两代总站人 一心地质梦

发布日期:2024-04-08 来源: 【字体: 打印

【纪念建站40周年主题征文】诸立浩:两代总站人 一心地质梦

编者按:2023年是总站建站40周年。回首40年峥嵘岁月,我们跋山涉水,历经风雨,在崇山峻岭、在皖北平原、在治淮路570号、在温情四溢的地质东院、在省城合肥……总站人始终燃烧激情,不断挥洒汗水,在奋进路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聚焦建站40周年,我们开展了“栉风沐雨四十年 团结奋进新征程” 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全体职工踊跃投稿,征文作品感情真挚,从不同角度反映总站了的发展历程,记录了总站人的感动瞬间。从即日起,站网站将陆续刊发大家的优秀作品,以肆全站职工。

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 诸立浩

我的父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地质工作者,从他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一直到退休没有一天离开过地质队,父亲把他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地质事业,用自己的坚持和执着书写了别样精彩的地质人生。

记得那是1992年的夏天,那时的我上小学五年级,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蚌埠,也就是在那里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地质,接触到了总站。总站的假山、篮球场和放置在办公楼后的机器设备便是我和地质大院小伙伴们放学后的流连之处,在那里,我们躲猫猫、拍卡片,在那里我们留下愉快的笑声、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还有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地质勘查的投入逐步减少甚至到没有项目,地质部门开始逐渐走向萧条,九十年代中期一度跌入最低谷。那段时期,地质人真的很苦,总站也不例外。为了生存,许多职工纷纷自谋出路,有的转行,有的下海,有的远走他乡,有的再也没有背起过心爱的地质行囊。我的母亲在那时也不得不选择提前退休去打零工以维持整个家庭与日俱增的开销,看着父母整日挂在脸上的愁容,少不更事的我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地质人的艰辛与不易,直到今天在我的心中仍然铭记着那段艰苦的岁月。面对着社会环境差,工作条件差和经费严重短缺给地质工作带来的重重困难,父亲和许许多多的总站人一样选择了坚守,因为父亲要实现他心中的梦想,他的地质强站之梦、总站发展之梦。在“三光荣”精神鼓舞下,在全站上下共同努力下,总站的干部职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出了总站这么一支“敢于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

尽管很艰苦,尽管很困难,但总站人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的精神一直没有变。我们依然坚信,经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实践证明这种坚守是正确的。时间的车轮来到了21世纪,新的时期有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地质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面对大学即将毕业的我,当时父亲做出了一个影响我一生的决定,那就是报考地质系统。于是,在大学毕业后经过考试和层层选拔我也进入总站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地质工作者。从此我成为一名真正的总站人,从此我将和父亲一起为总站的发展而并肩战斗。如今的我参加工作已经整整十八年了,在这十八年里总站经济在腾飞,职工收入翻几番,2012年总站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迁址省会合肥,开启了总站发展的新篇章。我和许多总站人一起见证着总站的蓬勃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今的总站履行着省厅赋予的七项职能,技术支撑的作用日渐显现;地下水监测为国家持续提供着每年数万次的动态数据;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减灾防灾民生地质,技术服务成果丰硕。17个市站17个窗口,为政府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012年10月16日,一个让所有总站人永远铭记的日子,总站乔迁省会合肥,实现了多年夙愿,这也为总站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迁址合肥十余年来,总站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要求,我们再次踏上新的征程。作为总站的一员,我由衷的感到高兴和自豪。我为自己成长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感到自己很幸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四十年弹指一挥间。

今年是总站建站四十周年,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真切见证了这些年来总站的发展。从父辈们奋斗的身影到我们今天的努力,是父辈的梦想在我们身体里的延续,让我们触摸到了总站乘风破浪、不断前行的脉搏。我们亲眼看到了,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坚信,总站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我会沿着父辈的足迹,背上装满地质梦的行囊继续前行!


 浏览次数:16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