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我国矿山环境怎么样?

2008-01-19

 

我国矿山环境怎么样?

 

我国部分省(区)因矿业开发而占用和破坏的土地共计5606.65平方公里;我国每年有60亿吨矿石的采掘量,诱发多种地质灾害;每年采矿产生的废水、废液的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10%以上,而处理率仅为4.28%。

要实现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目标,靠矿山企业的努力固然重要,健全法律法规、提供资金技术、依靠政策体制更为重要。

航空遥感图片上的地球,蓝色是水,黄色是沙漠,灰色是污染的大气,黑色则是被矿山排弃的废渣、废水污染的大片土地。

随着我国矿业的开发,300多座矿业城市拔地而起。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采,矿山污染、地质灾害使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为了掌握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状况和寻求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良策,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02年向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湖南、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西、云南等12个省下达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项目。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该项目评审会上,12个省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治理现状,首次系统、全面地呈现在众人面前,为实施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紧接着,全国其他19个省(区、市)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项目计划下达,预计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家底将在2005年彻查一清。

矿业开发成为环境“杀手”

截至2003年,全国部分省(区)由于矿业开发而占用和破坏的土地共计5606.6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尾矿堆放占用土地438.15平方公里,露天采矿占用土地1442.4平方公里,采矿引起地面塌陷2447.13平方公里。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25个,每年因采矿发生地面塌陷造成的损失达4亿元人民币以上。由于露天采矿、开挖和各类废渣、废石、尾矿的堆置,破坏森林1.06平方公里,破坏草地2630平方公里。地表植被破坏和大量尾矿,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此外,采矿还严重破坏地下水的均衡系统,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数十米甚至上百米,使水资源短缺,泉水干涸。

我国每年有60亿吨的矿石采掘量,诱发了多种地质灾害。长江三峡链子崖,因为500多年来的崖下采煤,造成12万立方米的采空区,使上覆山体形成1758条开裂缝和352万立方米的危岩体,国家不得不投巨资进行防治。抚顺西露天矿由于采煤,多年来形成了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公里、深达300米的大坑,曾经发生滑坡60余次。开滦煤矿是我国最大的井下开采老矿区,采矿引发的地面深陷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几十座村庄被迫迁移,花费2亿多元人民币。徐州煤矿地面塌陷已达50多平方公里,淮北煤矿地面塌陷已达38平方公里,致使许多村庄面临无地可耕、无处迁村的局面。

据记者了解,一些集体和个人的采矿场,把煤矸石堆放在河床、河口和公路、铁路两旁,一旦遇上暴雨就出现人为灾害。秦岭西峪沟金矿,由于乱采滥挖,将数万立方米的矿渣堆放在沟底,以致河道严重受阻,形成了泥石流使道路和生产、生活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并且使51人丧生。山西峨口铁矿,由于尾矿坝被洪水冲垮,使下游的代县一带4平方公里农田被毁。

此外,我国每年采矿产生的废水、废液的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10%以上,而处理率仅为4.28%。湖北省的大冶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每天接纳来自大冶铁矿、铜录山铜矿和大冶冶炼厂的废水3万多吨,使整个湖泊水体严重污染,鱼体中仅剧毒金属镉的含量就比其他地方同类鱼高6~8倍。

我国煤炭业每年由燃烧产生的废气在1700亿立方米以上、烟尘30万吨以上、二氧化碳32万吨左右、甲烷90亿立方米左右,造成大气污染,形成酸雨。一些矿山冶炼硫磺排放大量有毒气体,通常炼1吨硫磺需排放1万立方米有害气体,产生大量废水及汞、砷、镉等有害物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土法炼硫生产是一种毁灭生态的社会公害。

矿山生态恢复寻觅良方

我国主要的矿业省份和城市在获取资源财富的同时,遭受着采矿之痛。据最新资料显示,到2002年年底,河北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矿山安全事故共占用和破坏土地621.07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8亿元人民币和1902人死亡。山东省矿山采空面积已达400多平方公里,矿山固体废料堆达3098座,矿山废水废液年产出总量已超出94394万立方米。近20年来,山西省仅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347.88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PD总和的2.8%,采煤使18个县26万人吃水困难,200多平方公里水田变成旱地,泉井减少达3000多处。河南省因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经济损失53674.49平方公里,废水、废液排放总量达36077万立方米,尾矿及固体废物积存总量27489.94万吨。云南省历年来由于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至少破坏或威胁200条公路和500个村庄的安全,并掩埋和破坏了40多平方公里耕地,直接经济损失约2.953亿元人民币。

环境问题,前所未有地被关注。从1997年开始,党中央每年在“两会”期间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将环境保护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及长远规划之中。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成立了全国尾矿、土地复垦及矿山环境调查与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矿山尾矿、废石综合利用与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列为“十五”规划64项任务之中。

各地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广大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正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好经验。

100多年采煤历史的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由于长期开采,已造成地面塌陷59平方公里,目前仍以年1.3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该区人均耕地已由1951年的1987平方米下降到现在的240平方米。贾汪区政府和煤矿携手,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把贾汪地区建成了江苏省的一颗明珠,成为土地复垦的先进典型。

位于河北省迁安市的首钢矿业公司,治理绿化废弃排场、尾矿库,用砂石制砖。多年来,矿区绿化面积达到220.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2.48%,复垦面积达到1140.8万平方米,成为河北“花园式企业”。河北省武安市西石门村则投入6100万元人民币,利用废石筑坝、尾沙填地,造田1.3平方公里。

山东新汶煤矿投资2.48亿元人民币建成煤矸石热电厂、煤矸石砖厂、粉煤灰砖厂等,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湖北大冶铁矿大搞绿化和土地复垦,使全矿可绿化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97.11%24.77%,复垦土地2.3平方公里,复垦率达到56.6%

本溪钢铁公司投资150万元人民币建成年加工能力4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石材加工厂,使矿山废石、尾矿得到合理利用,尾矿砂年利用量达到2000吨以上,延缓尾矿库使用寿命3年多。

山东招远的一些金矿尾矿库覆土造田,种植红薯、花生等作物。其中金厂峪金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老尾矿库进行植被治理,通过播种、施肥,到90年代覆盖率已达95%以上。

缺的是政策、法律、资金

分享到: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896号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