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站情介绍

站情介绍

总站简介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经原地矿部、安徽省地矿局、省编委批准设立的县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下设8个业务部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中心、信息中心、水资源调查监测室、地质灾害调查防治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室、地质调查研究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室、地热资源调查研究室),在全省16个地市和2个省管县(广德市和宿松县)设置监测站,在省自然资源厅派驻监测预警室,全方位服务我省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地灾监测预警预报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工作。荣获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奖励办授予的“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国务院第一次自然灾害普查办和应急管理部授予的“第一次自然灾害普查先进集体”称号,中国地质调查局授予的“全国优秀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全国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进展突出单位”称号,“安徽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和省地矿局“先进党委”等称号。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地质灾害防治“一盘棋”,当好防灾减灾“先锋队”。依托覆盖全省的地质环境监测网,常态化派驻技术人员“驻县进乡”,全方位支撑全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指导等,助力实现安徽连续七年地质灾害“零死亡”。牵头编制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十四五”等重大规划,制定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程等规范,编制出版地质灾害防治手册等专著。集成全省地质灾害数据库并动态更新,随时发送预警信息,为政府决策,群众转移赢得时间。2008年承担省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以来,累计发送预警信息百万条,避免4000余人可能因灾伤亡,避免直接经济逾3亿元。协助主管部门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参与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开展防灾新技术研究,创新实施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技术在皖南山区取得良好成效。融入长三角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参与编制长三角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规范。

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建好地下水监测“一张网”,当好生命之源“守护人”。自1983年开始,牵头开展安徽省地下水资源环境调查监测,目前建成493个监测点,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监测网,尤其是掌握了皖北缺水地区地下水温、水位、水质(重金属超标)基本情况,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发展所需。地下水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还广泛应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地面沉降防治、水资源评价、地质环境问题等多个领域,为水利部门开展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水位考核,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国家水污染行动计划”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监测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撑。结合地下水监测,常态化开展安徽省淮北平原地面沉降监测工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联防联治,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强地质安全保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绘就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幅图”,当好生态安徽建设“排头兵”。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成立工作专班派驻省自然资源厅,常态化支撑服务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牵头编制《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规程》《安徽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重要规划和方案,其中淮南潘四东煤矿综合治理方案被自然资源部专家评为同类成果“样板”。统筹力量查明皖江境内2073个矿山基本现状及其地质环境问题,指导建成绿色矿山试点5家,协助治理矿山490多个,恢复治理面积4550余公顷,基本消除皖江境内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协助主管部门核查安徽境内生产矿山,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核查图斑核查。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896号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