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总站文化

总站“品质生活、阅读相伴”职工读书征文集

2009-10-14

学以知道,行以成德

 

——《总站“品质生活、阅读相伴”职工读书征文集》序

何公社

以“品质生活、阅读相伴”为主题的总站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在工会各分会的大力组织和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参赛人员之多,作品层次之高,出乎人们的预料,实在是可喜可贺。

倡导读书活动,是牢固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必需,是“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之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人人爱读书,人人会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必将有力地推进总站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剧增、娱乐活动纷呈,人们心中还能保有几分宁静,潜心读书是否还是人们业余生活的常态?

人民论坛杂志社日前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虽然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由此可见,读书状况令人堪忧。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时表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读书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莎士比亚说得好:“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培根阐述的精辟:“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可以增进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智慧,陶冶情操。对于个人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发育。对于干部来说,读书会让他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情、从容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和开放的胸怀。

读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自不待言,读书的目的和方法也不容觑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思考,更要注重实践,正所谓:“学以知道,行以成德”。愿我们大家都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以“品质生活、阅读相伴”为主题的总站职工读书征文活动虽降下了帷幕,但萌动在广大职工心中的读书激情才冉冉升起。我们相信,当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进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人们总可以找到读书的时间。

为展示此次读书活动成果,现将征文结集刊出,以飨读者。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

 

——读《中国农民工调查》的思考

实验室  施小泉 

为什么一名离开中国十几年的记者写的中国农民工调查会入选工会推荐阅读的四十本书?带着对这一问题的好奇和对农村、农民工问题的深切关注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

这本书有几大看点。

首先多年旅居加拿大和英国的经历使作者魏城具有独特的视角,经常我一边阅读一边陷入沉思。请看开头:俄国作家莱蒙托夫作品《帆》中的一段,“他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他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结尾说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我们住在这个星球的什么角落,我们自己,或者我们不远的祖先,都来自农村”。作者将农民工的概念扩大到“国际农民工”,称自己也是“国际农民工”的一员,拳拳之心,令人感佩。

其次是这部书既有大量对胡鞍钢、茅于轼等十四位中国农村问题研究前沿的著名专家、学者的访谈和约稿,也有作者与农民工、来自农村的朋友的交流和农民工们自己表达的感受,使得全书既有高瞻远瞩的深度也有朴实感人的亲和力,也使得作者离开中国十五年后仅通过一个月的采访,“理顺了这场持续了近三十年的巨大社会变迁的前因后果和走势脉络,理解了中国进城农民的喜怒哀乐、欲望追求”。

最后是文章的脉络清晰,从农民工进入城市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潮”,写到农民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写到农民工出身的老板和让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让读者感受到农民工的前景是光明的,那就是融入城市,和城市居民和谐共处。这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乐观的个性有关,也表达了许多关心“三农”问题的人们的美好心声。作者的截稿日期是2007101,我想,如果他现在再来中国,一定会对这个愿景更有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一直在关注着农民工问题,十二年前先生的堂弟在宁波打工时被机器飞起的碎片扎伤造成一只眼睛失明,当时由于国家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法规、机构不完善,私营业主的法制、道德观念淡薄,他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被逼无奈来到蚌埠,在附院手术装了假眼。其后几年农村的亲戚因为出外打工,有的找不到工作,又没有了回家的路费;有的生了病无钱医治,还有一次误入传销的陷阱,常常来寻求帮助。这些引起了我对农民工问题的忧虑。在被九三学社推荐为蚌埠市政协委员后,我每年都写了关于农民工的提案,今年《关于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和其他两位委员的提案合并后被列为市政协副主席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市农委姜晓天主任亲自向我们通报了提案办理情况,我们委员对农委的答复很满意。这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对农村和农民工工作的重视。在本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如书中145页提到的农民工培训,已经被纳入民生工程,姜主任向我们传达了农委和财政局统一下发的文件,其中,培训的目标、对象、内容、资金、实施、验收、考核、保障都有明确的规定。就在当时,农委的分管副主任正在接受上级检查小组的督查,每一位受培农民工的姓名、受培时间、内容等信息要一一检查,并向农民工调查核实情况。所以书中提到的培训机构假造名册领取政府补贴的情况已不可能存在。农民工进入城市,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具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流动人口的管理成为许多城市的一大难题,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等等,相对城市职工,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干着脏苦累的工作,得到的是低报酬和低保障,他们仍旧需要社会的关心爱护和支持帮助。

二十多年前农民工被称为“盲流”,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1993年到海南时,一下海口的轮渡,发现大铁丝网里或蹲或站着许多农民工,有的表情焦灼,有的则很茫然,他们因为没有介绍信和邀请函而被扣留,似乎印证了“盲流”这个词没有什么不妥。2004年来,连续六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中央制定的又一个重农强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决心和勇气。如今农民工不但已经堂堂正正地进城务工,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民工荒,我的农村亲戚有的从技术工人进入了管理人员的岗位。我已经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农民工的变化,我想大声疾呼:让变化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想作为一名读者,以后一定还能欣赏到魏城记者的新作品来描述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这一巨大进步,让我们期待着!

                                          推 己 及 人

 

                   ——读于丹《论语心得》

                                 陈 国

《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明确提出“己所不欲,莫施与人”的思想。朱熹集注中将这话注解为:“推己及物(物:指他人)”。

据史书记载,早在康熙五十三年,“上渝刑部:朕避暑塞外,驻骅山庄,素称清凉之地,尚觉烦热,想那京师更胜”,因此“应将在京监禁囚少加宽恤,狱中多置冰水以解酷暑。”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修养》一书中也反复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遇事要推己及人。

……

纵观历史,我们的民族从先贤古圣到开明的帝王,乃至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崇尚推己及人的主张。这就值得我们深入去探讨。

推己及人,辞书中解释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是说,在与人交往中,心中要有爱,要以爱约束自己,以爱心待人,并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做到孔子所讲的将“仁”(也就是爱)提升为做人的基本。

要做到推及人,必需要有爱心作基础,作保证。因为只有“爱”才能对人或物有很深的感情,才能激发出无尽的才能。只有爱才能让人类得以延续,让生命得以成长。对此,温总理与各族儿童在中南海共度2009年“六一”儿童节时的讲话曾作了非常深刻的阐述:“是什么把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连在一起?是那颗真诚的爱心。……有爱才有教育,才有道德,才有一切。希望你们要懂得爱,学会爱。要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要把爱变成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团结一心,把我们这个‘大家庭’建设好。” 按孔子的解释只有爱人才是君子,于丹作了个统计,《论语》一书中仅“君子”两字就出现100多次。可见爱人的重要。难怪,有人讲,“爱”与“恕”是儒家理论的核心与精髓。

那么,又如何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呢?

一要“克己”。爱心不是天生的,正如“玉不琢,不成器”一样,只有加强自我修养,才能全面提升个人的素质,做一个胸怀天下,奋发有为的人。孔子认为克己应要:“天下己任”;“无恒产而有恒心”;“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应该讲,这些途径对我们今天加强思想修养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今,时代虽然发展了,“克已”的内容、形式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克已”仍然十分重要。尤其是领导者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行为,而在党内与社会上具有示范性,影响力与辐射力,因此更需不断提升对修养意义的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而那些贪官,他们绞尽脑汁以权谋私,索贿受贿……,为了物质而丢了素质。因而,也就无法体会许多群众如下岗职工在一无钱,二无权的情况下,面对重重困难要扬起新的人生之帆,并非易事!但我们有责任、义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同样享受到改革开放硕果的甘甜。所以,在如今社会转型中,要排除眼花缭乱的干扰,以足够的定力把握住自己,只有“克己”,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准,才能推己及人,“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引自十七大报告)

二要“知人”。了解人,“及人”,要

分享到: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896号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