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总站要闻

王明方在省委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8-11-07

  

  按:99上午,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王明方出席省委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发表题为《保持良好心态,优化政治生态》的讲话。现将讲话整理印发。

 

保持良好心态  优化政治生态

——在省委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899,根据录音整理)

 

王明方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认为,以人为本最首要的是以人心为本。因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以符合满足人民群众的心意、心愿、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否则就会事与愿违。那么,我们关心爱护干部,教育培训干部,也要注意从心开始。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心态决定状态”。所以,我借这个机会,结合自己对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对金山书记关于政治生态建设一系列论述的学习,以及自己的工作实践和观察思考,着重围绕党

员领导干部如何保持良好心态,优化政治生态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想法,与同志们做一个交流。

    去年底以来,省委明确提出,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为加快崛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诸多方面,还受到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复杂的政治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主导性作用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对政治生态影响最经常、最复杂的,是干部的心态。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成员的心态归根结底决定于社会生态的状况,但是对社会生态又具有重要的影响。党员领导干部心态与政治生态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干部队伍积极健康的心态,就很难形成整个社会和谐奋进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自身修养和心态建设是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总体上看,我省政治生态是好的,全省广大干部的心态也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并且在不断优化中,这是我们近年来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省上下心齐气顺的根本原因和集中体现,这一点必须十分清楚和充分肯定。但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我们的政治生态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与一些党员干部的心态不佳有关。所以,我们在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干部心态的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己的历史。注重个人修养,讲求内心调适,崇尚人格完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历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注重“修身养性”,把修身看成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修身的根本途径在于端正内心,正如《大学·礼记》所说:“所谓修身在其心者”。明代吕坤《呻吟语》对保持良好心态作了具体阐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理论,要求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并把保持良好心态作为对共产党人的一项重要要求。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对党忠诚积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同志提倡共产党人要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并以此为世界上“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江泽民同志强调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经常想一想,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实质上讲的就是保持良好心态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200732,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起草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对十七大报告主题进行阐述时强调:心态决定状态,最要紧的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党的历代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率先垂范,为我们加强修养、保持良好心态指明了方向,做出了榜样。

    心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思想、意志、性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的个人能力基础上,心态决定命运,状态决定人生。对领导干部而言,心态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外在形象、作为空间、事业发展、进步前途,而且还因其在组织中位置的重要,透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刻地影响着周边和他人,影响着组织内部的氛围,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态。

    影响心态的因素十分复杂,深入分析人们的心路历程,心态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周边的环境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给干部的观念和心态带来强烈而明显的影响。第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态在思想上根源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经常性反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类型的心态。第三是心理基础。世界观作用于心态,首先要形成一定的心理基础,通过一定的心理基础,影响和支配生动鲜活的心理状态。党员干部保持良好心态,其心理基础应主要具有如下的结构:一是坚信的心。就是心中有正确的信念,坚信党的科学理论,坚信国家的发展道路,坚信党,坚信人民。二是乐观的心。这种乐观应该包括以博大爱心为乐、以竭诚为民为乐、以明理改过为乐三个方面的内涵。三是感激的心。就是总是心存感激,感激组织的培养、感激群众的支持、感激同事的帮助,包括感激与自己意见不同、反对过自己并且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这后一种感激也很重要,因其促使自己冷静、沉思,使自己思想更深刻、行为更严谨,使自己更加成熟。四是年青的心。就是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懈探索、富有生机、充满激情的心。

    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之上,随着客观情况的触动,就形成了人们经常性的心理状态,并进而左右和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作风状态、工作状态、事业状态、人生状态。这大致上就是心态形成和作用的机理。心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个人处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变

化,随着个人世界观和心理基础的变化,心态也处于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之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党员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基础,进而始终保持一个平和宁静、热情友善、奋发向上的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不仅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境界,而且是一种人生的能力和智慧,也是事业发展、人生幸福、社会和谐的直接心理动因。客观世界错综复杂,人生之路亦不平坦,可以说心态就是生命,就是人生,就是工作,就是现实。真可谓人生旅途风风雨雨多少事,最难莫过把控心态每一时。所以,我们千万要重视,要注意自己健全心态的养成。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曾经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怎样才能保持健全、良好的心态呢?我认为,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对待学习

  学习是一个人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性、营养性、经常性的“工序”。对于学习,党员干部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应该树立和坚持怎样的观点呢?我认为其主要应是:

    第一,勤奋学习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内修身、外创业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工作能力、发展进步,从基础上说,就是取决于是否肯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迷于学习。面对艰巨的任务、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勤学、广学,不断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履好职、尽好责,担当好崇高使命。如果懒于学习,放松学习,就会知不抵任、识不符职,就会思想落伍、精神滑坡、能力退化,就会失去群众和组织的信任,就会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累赘。

    第二,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特别要重视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通过深入的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各种相关的知识,不断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切实做创建学习型政党的表率、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表率。

    第三,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关键是要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将科学理论、丰富知识内化为自己有血有肉的坚强党性和高尚人格,内化为自己善知善行的智慧本领,外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实践,外化为服务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业绩。不能学归学、干归干,用学习装点门面。

    第四,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群众路线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党员干部,尤其要重视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买践学习。

    第五,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学习的毅力和恒心。领导干部一定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排除干扰,专心学习。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将学习作为工作方式、修养途径、人生境界、乐生手段,长期坚持,苦学不怠。

    第六,学习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权利,也是义务,更是责任。党员干部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水平,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构成,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正确对待组织

    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良好心态,很关键的一个方面是体现着个人与组织关系的辩证统一。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得民心、有今天,是因为有广大党员、干部与党同心同德、高度统一,与民同甘共苦、血肉相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不懈开创才实现的。同时,也正是有了党的组织才有我们的今天,只有在党的组织中,党员个人的聪明才智与个性潜能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只有在党的组织中才可能实现党员个人的价值。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是党培养了我们,给了我们今天,没有党的组织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如果党失去了执政地位,我们的今天也就失去了。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对待组织必须要有忠诚的心态、服从的心态、感恩的心态、维护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是有党性、有境界的表现。正确对待组织,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对待组织的决策部署。对于组织的决策部署,最重要的是要从大局的高度认真理解、主动宣传、坚决贯彻、积极维护,这是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忠诚于组织的集中表现。要善于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将组织的决策部署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认识和自觉行动。对组织的决策部署如有不同意见要按正常渠道反映,切不可散布不满情绪、评头品足、消极应付,否则极易伤害组织的权威,扰乱干部群众的思想,也损伤自己的形象,必将影响工作推进和事业发展。

    此外,要精心维护组织形象、地区形象。组织形象就是组织的号召力,地区形象就是地区的发展力,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维护的责任和义务,绝不能为了图一己之利,泄一己私愤,随意妄为,我行我素,给组织和地方抹黑,否则不仅损害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的发展,也是自毁干部个人的形象。

    第二,正确对待组织的人事任用。人事任用是党组织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人事任用与干部心态高度相关,作为党的组织一定要始终坚持、牢牢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我省各级党组织对组织人事工作一贯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级组织的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现在对一个干部的任用都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对提拔任用的,要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任前公示、试用期等一系列规范严格的程序;对调整任用的,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进行反复的酝酿;所有干部的任用都要经过集体研究,有的还要经过票决。目前正在进行的公推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围绕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度,又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比如增加了公开推荐的环节,部分“两代表一委员”担任面试评委或旁听,研究决定环节实行差额票决等。按照十七大的部署,省委在进一步谋划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干部人事任用工作。最近省委组织部对学习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了检查,在两市和九个省直单位的民主测评中,认为学习贯彻执行条例和有关规定“好”和“较好”的,达到91.8%,认为差的仅2.4%。

    实践证明,对我们的干部工作,广大干部群众总体上是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干部群众还不够满意。存在这种情况,有我们工作的某些环节还不尽完善的原因,也有个人看问题角度的局限性和心态上不够佳的原因。因为这里是说正确对待组织的人事任用,所以下面只分析后一种情况。

    现实中,有的同志对组织的人事安排有时感到不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人看事的视角不一样,感受往往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常常不同。看一个人是有多种视角和情况的,我这里归纳五种视角、两种时态。五种视角是:俯看,就是上级看下级的视角;平观,平级之间观察的视角;仰视,下级看上级的视角;远望,远距离观察的视角,如基层群众的观察;近睹,身边同志观察的视角。这五个视角,每个视角看到一种或几种情况,由于角度不同,确实会出现看法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两种时态,即短时接触和长期相处。短时接触的印象、长期相处的认识,情况也容易出现不同。所以任何一个不全面观察的结果,都难免有局限性,都难以反映所观察对象的全面真实情况。当然,作为组织部门切不能忽视个别的重要情况。一定要把各个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占有全息,全息方能知人。只有全方位扫描方能获得全息,实现对干部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种全方位扫描,就是组织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规定,以严格的程序、标准考察干部,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干部。在全面考察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综合分析。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对干部不能求全责备,但一定要知道一个干部的突出强项是什么,把握住他的大优点,知道一个干部的突出弱项是什么,把握住他的大缺欠,这样才能看清这个干部的基本点、主导面,才能判断准这个干部怎样使用。这样全方位扫描、综合分析,方能把一个干部看得全面准确。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自己单一视角观察的结果,以个人了解掌握的有限情况,来评判衡量组织的人事任用。在目前的情况下,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完全对称还难以做到,信息不对称,判断难相同。

    还有少数同志对组织的人事安排不满意,意见大,主要源于个人心态不佳。或者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心里有委屈的情绪;或者官本位思想严重,总是想着提拔,内心浮躁不安;或者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愿望不能达成,就心生牢骚怨言。带着这样的心态看组织人事工作,就很难做到客观冷静,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也必然导致自己心态更为不佳。所以,我们强调以平常的心态正确看待干部任用是很必要的。

    应该充分看到,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组织的干部人事工作有着越来越严格的制度和程序的保证,任何个人想随意插手、干预是很难实现的。同时也要看到,组织人事安排,除了对干部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以外,还要统筹全局的情况,综合考虑工作的需要、班子结构如何做到优势互补等多重因素。更要看到,干部工作说到底是为党的事业发展服务的,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事业的需要。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对组织人事工作一定要多从大局上思考,一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正面解读和宣传,一定要摆脱个人杂念和认识局限的影响,加强组织纪律性,做到不乱加猜测、滥发议论。对干部工作的随意推测、以讹传讹,不仅干扰自己心态,影响自己上进,更易歪曲正确的用人导向,误导一些干部,伤害群众感情,败坏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损害组织和干部队伍形象,这是不良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表现,大家务必要充分认识这种现象的危害,保持高度的警觉。

    我们务必十分清醒地看到,牢牢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明确要求和重要考验。人事任用的失信最易打击干部的上进心,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严重的甚至松懈干部的意志、动摇干部的信念。所以各级党组织在日常的干部管理和使用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严之又严。干部工作不厌细。要千方百计提高干部考察质量,全面、准确、客观掌握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尽最大努力避免考察失真。要十分周密妥当地对待每一项人事安排,切切防止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片。如何保证正确用人导向的落实?归根结底还要靠制度、靠机制,同时也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可以说每一名干部,广大的党员群众,都是干部工作的参与者、当事人,都拥有越来越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不断完善选人用人的机制,一丝不苟地严格贯彻干部工作的制

度、程序、规范,同时,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在干部工作中,大力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形成方方面面的共识,由此把正确的用人导向落到实处,更好地提高干部工作的公信度。

    第三,要有严格的纪律观念。正确对待组织还突出地表现在严格遵守纪律上。领导干部在组织中扮演着纪律的遵守者和纪律的执行者双重角色,首先应成为严守纪律的模范。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纪律,是对组织成员无声的命令,是对组织纪律最有力的执行,也是对组织权威最有力的维护。相反,个别领导自律不严,往往成为纪律涣散、组织松懈的根源。

    第四,要有清醒的民主集中制意识。党员干部心里要有清醒牢固的民主集中制意识,在行动上要自觉遵循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大制度、大规则。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几百万基层组织的大党靠什么组织起来?靠的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党的根本工作制度,是贯穿于、渗透于所有组织和所有工作的根本规则,也是规范个人与组织关系的根本规则,因而也是党的根本组织纪律。领导干部正确对待组织,最重要的就是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既要按程序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又要按原则自觉维护集中统一,认真负责地贯彻执行集体的决定。要在集体领导下,努力进取,尽职尽责,防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防止各自为政、自由主义。每个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才能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这样的局面里每个人也都较易具有良好的心态。

    三、正确对待群众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员干部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立场问题,也是能否始终保持良好心态的总根源、总开关。对此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一定要把群众真正挂在心上。我们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是以服务群众为天职、为根本、为存在前提的。也可以说我们是以服务群众为生的、为职业的。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人生,就植根于服务群众的进程中,取决于服务群众的水平和成绩。我们服务群众的职责履行得越好、工作越出色、贡献越突出,我们就越能得到组织的信任,越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的人生之路、发展进步,就会越富有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心情就可保持愉悦宁静,心态就可保持平和向上。即便生活有其他不顺,内心也会得到欣慰。如果真正达到了服务群众的欣慰感主导我们心态的时候,那就是达到较高的境界,就是找到了雷锋说的那样的感受:“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正如孔繁森所说:“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反之,作为党的干部,如果本末倒置、主仆颠倒、三心二意、漫不经心地对待群众,常常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上,不能在服务群众中尽心尽力,不仅工作受影响,而且也等于是荒废才华,黯淡人生,自己心里也难免长存苦涩,心态就会陷入烦闷消沉,幸福感也就大打折扣。所以,既然我们走上了公务员之路,成为党的干部,我们对群众就要满怀深情,尽力报效,这才是我们保持良好心态的根本之路,是我们事业的成就之路、人生的幸福之路。

    第二,既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对群众的教育引导。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不懂得尊重群众,不善于依靠群众,再有本事的领导都将一事无成。我们的智慧集中于群众、力量来自于群众,广大群众每日每时都在改造世界、创造历史,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善于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在服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教育引导群众。群众是需要教育、引导、帮助和组织的,群众的意见往往是分散的、有差异的,有时也有守旧的,对党的政策、对我们的主张也有一时不理解的,面对这种情况要不烦、不躁、不怨,保持平和的心气、不拔的韧劲,教育引导,统一认识。善于统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善于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将党的正确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既不搞强迫命令,又不当群众的尾巴,这是有大本事,也是有良好心态的表现。

    第三,要真诚对待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诚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意见有地方表达、利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维护。作为党的干部,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感受不到群众的苦衷,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自以为是,不去倾听或听不进群众的意见,其后果将是可怕的。不能让群众把话憋在心里,憋久了就会转化成怨气,问题久拖不决就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物质条件的改善,群众的需求会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由于群众需求层次提高,利益诉求不仅不会减少、往往还会增加,这就是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社会矛盾的倍增性。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下决心不断地完善群众意见表达机制、利益诉求机制,让群众的意见成为我们决策的依据、行动的向导,及时有效地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提高群众民主素质,落实群众民

分享到: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896号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